当前位置: 科技讯 -> 资讯

50多项交易总额超480亿美元中国创新药出海浪潮翻涌

来源:科技讯  发布时间:2025-07-25 09:26   阅读量:10496  
50多项交易总额超480亿美元中国创新药出海浪潮翻涌

中国创新药管线、技术平台等正成为跨国药企的热门标的。今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迎来新高潮,截至6月底已达成超50项出海交易,交易总额超过4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33.776亿元)。BD金额创新高的背后,既有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的日渐认可看重,也蕴含着模式变革的新趋势,揭开越来越多中国创新药企出海的序章。

一项独家授权价值12.5亿元

7月9日,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维泰瑞隆总部,维泰瑞隆CEO张志远在会议室的白板上画出一条曲线,展示使用ldquo;脑部递送模组平台后,药物突破血脑屏障带来的效率升级。这一天,这家由生命科学界顶级学者王晓东创立的中国创新药企宣布与跨国药企巨头诺华达成战略协议:诺华以最高1.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518亿元)获得其BDM 平台的独家选择权。

一项独家选择权何以售出如此高价?这一交易的核心围绕着一个困扰神经学科领域70年的难题。对人类而言,血脑屏障像一道ldquo;精密城门,阻挡细菌、毒素侵入,保护大脑。但同时,血脑屏障也把98%的药物挡在门外,这意味着,阿尔茨海默、渐冻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药物难以通行。维泰瑞隆研发的BDM 平台,正是试图打开这道ldquo;城门的钥匙,通过该平台对候选药物进行修饰后,将大幅增加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效率,从而实现对疾病的精准治疗。

维泰瑞隆与诺华的合作,也是中国创新药企对外开展BD的范例。所谓BD,一般指创新药企将创新成果在海外或某些特定区域的注册、生产、商业化等权利出售,授权的创新成果既包括BDM这样的技术平台,还涉及处于研发早期或中期的药物管线。

例如,今年年初,北京药企诺诚健华联合另一家创新药企康诺亚,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Prolium达成BD交易,交易的核心围绕一款双特异性抗体ICP-B02,该抗体目前已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在治疗部分淋巴瘤疾病中显现潜力。通过此次合作,Prolium获得上述抗体在全球非肿瘤领域以及亚洲以外肿瘤领域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权利。

上半年创新药迎来BD热潮

上述两家北京创新药企的最新合作,是中国创新药BD交易迎来黄金时代的缩影。据生物科技信息平台ldquo;药时代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创新药企出海交易超50项,其中,18项总额超10亿美元,交易总额超过480亿美元。

这波BD潮,背后有多重因素推动。从国内创新药企来看,历经10年发展,迎来一批临床数据集中释放,同时由于近几年国内市场呈现资本寒冬,不少创新药企急需通过BD交易补充ldquo;燃料,继续在创新药这条前期投入大、盈利周期漫长的赛道上奔袭。而从跨国药企来看,不少巨头目前面临主要产品专利即将到期的潜在危机,新兴的中国市场吸引了它们的关注,在潜力成果处于早期时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拿到后续商业化开发的授权,成为划算的买卖。

中国创新药BD规模提升的同时,模式也在持续升级,NewCo这一新兴交易模式正重构行业格局。NewCo被认为是介于借船出海和自主出海之间的新模式,授权方不仅能拿到首付款资金,还能通过股权锁定后期收益,从而避免ldquo;青苗贱卖,被中间商赚差价。

从单项目出海走向创新生态

在业内看来,BD交易正逐渐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的起跑线,为越来越多创新药企揭开全球化序章,有助于它们积累经验并最终实现全球化。

中信建投创新药2025中期策略认为,中国诸多创新药资产近年来逐步进入全球视野,BD授权金额及数量持续攀升,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未来预估将有更多BD交易达成,一批授出项目有望在未来2至3年在全球主要市场陆续上市,带动国内创新药企全球化发展加速局面。

不过,尽管国内创新药BD交易浪潮迭起,但仍有暗礁潜伏。对于BD交易而言,真正的试炼场并不在于签单金额和数量,而是在协议签署之后。创新药企拿到首付款仅仅是第一步,将更大精力投入到项目成功率,拿到后续的里程碑付款与销售分成,才能防止BD交易的ldquo;昙花一现。

再向远看,对于中国创新药企而言,不只是通过BD交易实现单个项目的出海或短期财务回报,而是将BD带来的阶段性胜利,转化为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与可持续创新能力的生态系统,才是长期目标。

中国创新药管线、技术平台等正成为跨国药企的热门标的。今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迎来新高潮,截至6月底已达成超50项出海交易,交易总额超过4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33.776亿元)。BD金额创新高的背后,既有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的日渐认可看重,也蕴含着模式变革的新趋势,揭开越来越多中国创新药企出海的序章。

一项独家授权价值12.5亿元

7月9日,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维泰瑞隆总部,维泰瑞隆CEO张志远在会议室的白板上画出一条曲线,展示使用ldquo;脑部递送模组平台后,药物突破血脑屏障带来的效率升级。这一天,这家由生命科学界顶级学者王晓东创立的中国创新药企宣布与跨国药企巨头诺华达成战略协议:诺华以最高1.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518亿元)获得其BDM 平台的独家选择权。

一项独家选择权何以售出如此高价?这一交易的核心围绕着一个困扰神经学科领域70年的难题。对人类而言,血脑屏障像一道ldquo;精密城门,阻挡细菌、毒素侵入,保护大脑。但同时,血脑屏障也把98%的药物挡在门外,这意味着,阿尔茨海默、渐冻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药物难以通行。维泰瑞隆研发的BDM 平台,正是试图打开这道ldquo;城门的钥匙,通过该平台对候选药物进行修饰后,将大幅增加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效率,从而实现对疾病的精准治疗。

维泰瑞隆与诺华的合作,也是中国创新药企对外开展BD的范例。所谓BD,一般指创新药企将创新成果在海外或某些特定区域的注册、生产、商业化等权利出售,授权的创新成果既包括BDM这样的技术平台,还涉及处于研发早期或中期的药物管线。

例如,今年年初,北京药企诺诚健华联合另一家创新药企康诺亚,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Prolium达成BD交易,交易的核心围绕一款双特异性抗体ICP-B02,该抗体目前已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在治疗部分淋巴瘤疾病中显现潜力。通过此次合作,Prolium获得上述抗体在全球非肿瘤领域以及亚洲以外肿瘤领域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权利。

上半年创新药迎来BD热潮

上述两家北京创新药企的最新合作,是中国创新药BD交易迎来黄金时代的缩影。据生物科技信息平台ldquo;药时代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创新药企出海交易超50项,其中,18项总额超10亿美元,交易总额超过480亿美元。

这波BD潮,背后有多重因素推动。从国内创新药企来看,历经10年发展,迎来一批临床数据集中释放,同时由于近几年国内市场呈现资本寒冬,不少创新药企急需通过BD交易补充ldquo;燃料,继续在创新药这条前期投入大、盈利周期漫长的赛道上奔袭。而从跨国药企来看,不少巨头目前面临主要产品专利即将到期的潜在危机,新兴的中国市场吸引了它们的关注,在潜力成果处于早期时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拿到后续商业化开发的授权,成为划算的买卖。

中国创新药BD规模提升的同时,模式也在持续升级,NewCo这一新兴交易模式正重构行业格局。NewCo被认为是介于借船出海和自主出海之间的新模式,授权方不仅能拿到首付款资金,还能通过股权锁定后期收益,从而避免ldquo;青苗贱卖,被中间商赚差价。

从单项目出海走向创新生态

在业内看来,BD交易正逐渐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的起跑线,为越来越多创新药企揭开全球化序章,有助于它们积累经验并最终实现全球化。

中信建投创新药2025中期策略认为,中国诸多创新药资产近年来逐步进入全球视野,BD授权金额及数量持续攀升,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未来预估将有更多BD交易达成,一批授出项目有望在未来2至3年在全球主要市场陆续上市,带动国内创新药企全球化发展加速局面。

不过,尽管国内创新药BD交易浪潮迭起,但仍有暗礁潜伏。对于BD交易而言,真正的试炼场并不在于签单金额和数量,而是在协议签署之后。创新药企拿到首付款仅仅是第一步,将更大精力投入到项目成功率,拿到后续的里程碑付款与销售分成,才能防止BD交易的ldquo;昙花一现。

再向远看,对于中国创新药企而言,不只是通过BD交易实现单个项目的出海或短期财务回报,而是将BD带来的阶段性胜利,转化为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与可持续创新能力的生态系统,才是长期目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苏小糖    

猜你喜欢